“1450”是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網軍的戲稱。這個??勺匪葜?019年。當時臺“農委會”編列1450萬元(新臺幣,下同)預算,以每月4萬元以上薪資公開招募網軍人員。從那時起,綠營網軍就逐漸走進臺灣民眾視野。
遺憾的是,“1450”被曝光后,并沒有出現民眾所期待的“見光死”,反而在“綠色獨裁”培育、扶植之下,成為島內主流“黑產”,并形成完整“產業鏈”。日前,臺北市議員徐巧芯通過“臥底”綠營側翼群組,曝光了其內部運作模式。徐巧芯表示,很多人都被綠營網軍“出征”過,甚至包括一些立場偏綠人士,如名嘴李正皓等。她爆料,綠營網軍將“丟石頭”作為攻擊暗號,會把攻擊目標丟到群組中,然后說“大家可以丟石頭了”,側翼就會開始攻擊。徐巧芯指出,她“潛伏”的群組最初只有200人,現在已有600人。為什么徐巧芯會突然爆料綠營網軍運作內幕?事實上,這并非徐巧芯主動攻擊,而是她被網軍攻擊后的“正當防衛”。
此前,徐巧芯曾曝光民進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“咸豬手”事件(陳參加奢華宴會后與人妻摟肩牽手),讓陳遭到網友聲討。陳陣營立即出動網軍,宣稱包括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、“立委”洪孟楷和徐巧芯在內的多名國民黨人士找狗仔跟拍陳時中,并亮出藍營人士簽名的所謂企劃書,相關內容被綠營側翼大量轉發。對此,徐巧芯直接報警,對4個臉書賬號提出刑事訴訟,罪名包括偽造文書罪、偽造署押罪、加重誹謗罪等,同時附帶民事訴訟。有網友甚至直接還原了綠營網軍引用的國民黨人士簽名,分別來自4個文件。面對鐵證,相關綠營網軍在徐巧芯報警當晚,立即發出道歉文。陳時中方面則緊急切割,但隨后該網軍內部溝通截圖被曝光,點明所有行動為陳時中競選辦公室所指示。眾所周知,在島內選戰過程中,競爭陣營訴訟攻防頗為常見,但此次“詭異”之處在于,徐巧芯方面提告后,綠營網軍立即道歉;而陳時中陣營對徐巧芯的爆料卻不敢提告。民進黨前“立委”郭正亮認為,陳不敢提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臉書社團跟他太熟了。如果告了,萬一同歸于盡,怎么辦?抖出更多的事,怎么辦?
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質問陳時中,你要不要公開譴責這些側翼的胡做非為、并約束好自己的友軍側翼,不讓他們禍亂輿論、分裂社會?他同時質問蔡英文,你當初發誓無法接受“收購粉專、傳遞假訊息”,動輒呼吁民眾“嚴防假訊息、嚴查假訊息”,現在怎么悶不吭聲?由于島內“九合一”選舉與地區領導人選舉分開舉辦,導致臺灣地區每兩年就會有一場大型選舉。選舉成為島內政客職業生涯主軸。政治人物要想獲得選票支持,除了要結合黨派、黨內派系、各地家族、社會團體、幫派樁腳等“陸戰”力量,做好網絡宣傳、人設維護、經營粉絲群組等“空戰”工作,重要性越發增強。在“空戰”中,正面宣傳往往很難在短期起到翻轉效果,而有殺傷力的爆料則更為粗暴有效。民進黨正是嘗到了造謠、抹黑、影射以及“仇恨動員”的“甜頭”,使得他們在執政后不斷通過行政權力壯大綠營網軍隊伍,讓臺灣淪為“小編治臺”“網軍治臺”,讓島內民眾曾引以為傲的“臺式民主”淪為“民進黨做主”。
此次徐巧芯等人的反擊讓島內民眾拍手稱快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此役只是將綠營網軍“產業鏈”運作模式公之于眾,但卻無法從根源上鏟除這些不問是非、專業造謠的綠營網軍及側翼;且相關網軍在島內網絡依然具備一定影響力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?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汪志雄分析指出,這些網軍側翼平時會利用自己牙醫、醫師、文青等社會形象和人設定位進行包裝,維持自己的“正面形象”。而其賬號受眾多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與行為辨識的群體,導致“有臺便嗨,逢中便反”。另外,這些賬號背后有民進黨的支持,除“金援”外,檢調司法單位也會在發生爭議后“拉偏架”,讓原本應該打擊造謠抹黑的執法單位,成為綠營網軍肆意攻擊的“保護傘”。臺灣民眾距離徹底告別民進黨網軍肆虐的日子,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(文/大力 來源/海峽之聲)